一百年前的美国JD如何闯荡上海滩?天同馆藏匾额背后的故事|天同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07 08:47 作者:黄敏达 来源:天同诉讼圈


天同上海办公室选址于兴国宾馆迴峰楼。这座小楼初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由英国建筑师事务所德和洋行(Lester, Johnson & Morriss)设计,至今已有约百年的历史。除了迴峰楼之外,日清大楼(外滩5号)、字林大楼(外滩17号)等都是德和洋行的设计作品。

天同入驻迴峰楼后,这座古老的建筑又增添了几分法律的气息。其中之一,便是悬挂在二楼合伙人办公室的这块匾额。


天同收藏的胡詠德律师匾

匾额正中书写“贵德”两个大字,字形颇类颜体,筋骨却有赵体之风。上首“詠德博士胡大律师……”,下首“詠德律师毕业美国西北大学法科,回国后在沪执行律师任务,顾全道德保障……”可惜的是匾额的题款部分已经散佚,我们已无从得知这块匾额的书家。

好在,我们还能在茫茫书海中,找到胡詠德律师的名字。


胡詠德律师

1918年,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驻沪记者汤姆斯·密勒(T·F·Millard)在上海创办《密勒氏评论报》(Millard's Review),每周评点中国的政治经济时事。这份期刊不以追求广告利益为第一要务,而是希望“促进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联系。像报道美国新闻的纽约大报一样,在头版刊登有关中国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埃德加·斯诺,23岁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上海,担任这份《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主编。

《密勒氏评论报》开设了一个名叫《中国名人录》(Who’s Who in China)的专栏,向各国读者介绍中国的政商名人和专业人士。后来,《中国名人录》于1918年-1950年间九次出版单行本。胡詠德律师的大名,就载于1931年和1936年两版《中国名人录》之中。
 


《中国名人录》封面

根据《中国名人录》刊登的小传,胡詠德律师是浙江鄞县人(今浙江省宁波市鄞都区),出生于1903年,也就是一百年前的“00后”。

胡詠德律师早年在教会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后来进入复旦大学,并于1923年取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首先在上海的一所中学(Tse Pei Middle School)担任教职,并担任一所学校(East China College of Commerce)的校长。

随后,他入读东吴大学法科(Comparative Law School of China),取得法学学士(LL.B.)学位。东吴大学的旧址虽位于江苏苏州,但其法科却专设于上海市昆山路146号,英文直译为“比较法学院”。该校延揽中西教师,同时教授大陆法、英美法、和中国法,是后来的东吴大学法学院的前身。
 


东吴大学法科校门

东吴大学法科的首任教务长是美国律师兼法学教授Charles W. Rankin,在这所法学院教学的几乎都是来自美国和英国的法官和律师。曾任海牙常设国际法院法官的王宠惠也曾在东吴大学法科教学。

随后,胡詠德律师前往美国,并于1927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取得法律博士(J.D.)学位。在毕业后,胡詠德律师先在欧洲游历,随后才返回上海,并在上海律师公会注册为执业律师。

1927年,刚刚返回上海的胡詠德律师为自己找到了一处体面的办公室。他搬入不久前才落成的盐业银行大楼五楼,留下了一笔租赁记录。

盐业银行由袁世凯的姻亲张震芳等发起设立,开业之初由盐务署拨给官款,经营盐税收入。张勋复辟后盐业银行转为商办,并将总部迁往上海,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盐业银行大楼的旧址一直留存至今。
 


盐业银行大楼图纸

1930年3月11日,盐业银行大楼的四楼突发大火,给楼内商户造成不小的损失。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这个原因,胡詠德律师将办公室搬到了武定路877号,并命名为“德庐”,这个地址也成为他在律师公会的长期注册地址。

胡詠德律师在上海站稳脚跟后,时不时能发现他代理客户所留下的痕迹。例如,在1930年12月20日的《申报》上,胡詠德律师发表了一则《胡詠德律师受任恒安轮船公司常年法律顾问通告》。

在当时,上海的公司委聘律师之后,很多都会发布此类公告,向社会各界告知公司可能会对侵犯其权益的违法行为采取法律行动,颇有些今天的“律师函警告”的意味。
 

 


1930年12月20日《申报》刊登胡詠德律师公告

从现有的材料推断,胡詠德律师在上海的业务应该比较成功。他于1931年、1936年两度入选《中国名人录》(Who’s Who in China),并被列入当时出版的《上海工商人名附录》(1936)等多种名录。天同收藏的客户赠送给胡詠德律师的牌匾,想必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我们目前能找到的资料仅限于1937年前。抗战爆发时,胡詠德律师年仅34岁。他的人生将受到怎样的影响,他的中年和晚年又将如何度过,我们已无从查证。

胡詠德律师是一百年前上海律师的一个缩影。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的律师像胡詠德一样为客户争取商业利益,也有的律师如沈钧儒、史良一般加入抗日救国运动,更有刘崇佑、陆鸿仪等律师在重压下为“救国会七君子”辩护。

历史的云烟早已远去,留给我们的,只有当年的律师风度,和办公室里的一块匾额。

“天同文化”栏目由王真律师主持,我们希望借此传达天同的愿景、理念和价值观。

 

相关人员
  • 王真合伙人
    邮箱:wangzhen@tiantonglaw.com 地点: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