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飞: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1999年取得律师资格,拥有近二十年法律从业经验。2001年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学,历任经济法教研室主任等职。现为中国银行业协会法律专家库成员,西南政法大学法律顾问团成员,重庆产业引导基金评审专家。
陈鹏飞律师擅长处理金融、房地产、公司、合同等民商事领域的纠纷。其代理案件曾获评最高法院“关于依法平等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民事商事十大经典案例”。陈鹏飞律师同时在企业上市、并购投融资、企业破产重整等领域实践经验丰富,为西南证券、重庆农商行等企业境内外上市提供法律服务,其办理的“新天泽系”重整案入围最高法院“2018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评选。
陈鹏飞律师独著、合著法学著作十余部,为逾百家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大型国企、上市公司、行业协会、法检系统提供专业法学培训,获得各邀请单位广泛好评。
2019年,陈鹏飞律师入选钱伯斯(Chambers & Partners)《2020亚太法律指南》公司/商事"受认可律师"榜单。
【法律人的路有多选】
有学生时常问及,“陈老师,我们都好喜欢上你的课,你对自己有何评价呢?”我常笑着回应,“我是一名非典型老师,也是一名非典型律师。”
诚然,如果硬要给自己加个标签,也许定位于“行走于高校与律政江湖的法律人”较为贴切。歌乐山麓、嘉陵江畔的十年学术浇灌,顶着“学霸”之名,一度充斥于心的是满满的书生意气,但自从学生时代跟随以实务著称的导师步入法律实务大门,人生的另一段机缘也随之开启。一方面传承了教学的衣钵,在三尺讲台尽兴挥洒,让一段段值得流连的精彩成为与诸多学生共享的美好记忆;另一方面,在一件件可圈可点的实务案件的参与中,收获了比来自讲台与校园更多的感悟和法律认知。
历数来路,感谢曾经服务过的律所提供的平台,让我这名平凡的高校教师有了许多让人艳羡的贡献法律智慧的舞台。同时感谢机会垂青,多少经纶满腹却又无缘法律实操的法律人垂涎的法律服务契机不断涌现于自己面前。也许,只有步入实务,才能让一名法律人真正领会霍姆斯口中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的妙谛。一路行来,萦绕心间的两点感受尤为深刻。
以专业为王
步入法律职场近二十年,如果有人问我,此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会说,对专业的执著是法律人必须的坚守。
因为专业,在法庭之上,收获的是一件件经典案例。这其中既有被最高法院评为依法平等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民事商事十大经典案例”,也有鲜见的“远期结售汇纠纷”第一案,推动某高院出台指导意见的“保证保险”第一案,更有近期新鲜出炉,被大众聚焦的具有一带一路法治建设标杆意义的全国“铁路提单”第一案。
因为专业,在法庭之外,贡献的是助力重庆经济发展的心血与智慧。曾经服务的重庆市政府对世界500强“惠普”的招商引资,让重庆获得了“西部硅谷”的美誉;曾经服务的“西南证券”借壳上市,让重庆本土拥有了第一家上市券商;曾经协助完成改制与上市的重庆农商行,已经雄踞全国农商银行体系和西部银行业的头把交椅;而入围最高法院“2018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评选的重庆“新天泽系”破产重整,更是开启了重庆民营企业破产重整的新纪元。
每当一件又一件的“第一案”从自己手中出炉,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个案带来的欣喜与愉悦,更有在法律技艺进阶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夯实的专业积淀。
以管理为纲
伴随法律服务的拓展,身边的小伙伴也开始聚集,从最初的几人,到十几人,再到几十人,这时开始意识到个人法律服务的逻辑与团队法律服务的理念如云泥之别,于是开始尝试进行角色的转变。如何从一名成功的操盘手转型为一名高明的管理者?事实证明,管理的进阶远比技艺的进阶更加紧要和困难,要实现从技术流向管理流的华丽转身,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与埋首书斋难成大方之家的道理一致,解决问题的思路绝不是悬梁刺股般的苦索,管理学经常说进阶的捷径就是“对标”!看看一流的法律人、一流的律所,他们有什么经验与心得!举目望去,才发现与自己面临同样问题的法律人其实不知凡几,观瞻行在头部的律所,可能都有其独门秘籍,可惜大都缘悭一见。
【初识天同】
偶然间,一间与众不同的律所突然撞入眼帘。TA虽不在红圈所之列,却因专业领域内的显赫业绩而被同行仰视,就是这样一家需仰视的存在竟然毫不藏私,不断将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合盘托出。更加不可思议的是,TA分享的经验竟然都是字字玑珠、满满干货。TA是如此的不走寻常路!基于好奇,就想走近,于是一段与天同的故事就此开启。
严谨的法律人从不轻信传言,但传言的力量总是无比巨大。自从关注了天同,关注了天同诉讼圈,收藏了业内视作宝典的“天同码”,当身边的律师同行开始将大数据检索运用得行云流水,诉讼可视化成为了行业的标配,才发现传言其实不是传言,是已经被证实的传奇。尤其是在北京皇城根下四合院里的天同开放日上,当蒋勇律师将其律所管理的心得与灼见娓娓道来,并凝练为“每周蒋讲”的著述时,感觉这是一个超出常识认知的律所。TA重技术,俨然已是国内高端民商事争议解决的头号品牌;TA也重管理,对于律师行业、律所管理、律师成长的思考和制度设计,颇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眼光与实践。
2017年下半年,天同在重庆开立分所,因一名入职天同重庆的学生牵线,与总所的彭卿、分所的晓雨、夏伟有了一次轻松愉快的共进晚餐时的畅聊,话题很轻松,对天同的感受也从雾里看花变成了隔桌相议,双方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并未产生太多的交集。其后,也不时听到天同的一些最新资讯,比如天同选了重庆“海拔”最高的办公场地,比如曾经有过共事之缘的周泽雨律师入职天同……但由于忙着带领小伙伴在法律服务市场上跑马圈地,也没有更刻意地留意天同,淡淡地、淡淡地,仿佛一切就将因此擦肩而过。
【再识天同】
但正如我们常说,凡有所念,必有回响!当风云际会的中国法律服务市场酝酿着深刻变革,当自己开始对中国律师行业进行更深层的反思时,便有了与天同再聚首的机会。
201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是中国律师制度恢复40周年,而过去的几年更是中国法律服务市场风起云涌的几年。律师同仁们的直观感受是,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催生了法律服务市场的井喷,每年超过30%的市场增长,每年超过5万名的新晋律师跑步入场,让律师行业与律所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做大”似乎成了有野心的律所的不二选择,开分所、谈加盟成为最热闹的话题,当习惯于单打独斗的律界“独行侠”们品尝到了合作的甜头,合作做大、加盟做大成为最具原动力的选择。但是,中国律师行业的未来就仅仅局限于整合与做大吗?中国法律服务的阶段性繁荣,背后是否藏匿着隐忧?共享品牌带来的红利能否长期持续?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组织体的规模扩张都有其边界,难道律所会成为例外?中国律师行业下半场的正确解码方式是什么?这是任何一个不满足于现状,希望对法律服务市场的未来有更多前瞻的法律人都挥之不去的心结。
2019年6月,当知悉天同推出的BF(Best Friend)计划将在重庆开设分场,当得知蒋勇律师会亲来重庆,带着对行业发展的关切和未来定位的思考,我带着两个小伙伴,申请成为了这次BF计划的参加者。
于是,与天同,再次走近!BF计划两天两夜的集体烧脑,既是寻找答案的尝试,更是一次对天同进行全方位了解的契机。于是一个更加具象、饱满的天同展现在我眼前。
因专注而极致
爱默生曾说过“专注、热爱、全心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但欲罢不能的外物之诱,总让我们偏离专注的主旨。即使“断舍离”成为大多数人的口头禅,但又有多少人拥有选择的智慧,又有多少人具备放弃的勇气。
当下的法律服务市场早就没有万能律师的容身之处,取而代之的是律师的专业化和律所的综合化,其实律所的规模化红利又何尝不是律师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律师的舍,成就了律所的得,但律所是否又有舍的意愿与勇气?
参加BF计划才知道,天同心目中的“对标”是以争议解决著称的美国昆鹰。被誉作“全球商业诉讼领导者”的昆鹰,为当事人赢得超过510亿美元的赔偿金,胜诉率高达88%。只做诉讼是昆鹰的标签,而只作争议解决则是天同的标签。
面对群雄逐鹿的法律服务市场,面对眼花缭乱的法律服务需求,天同坚守了自己的专注。因为专注,因而极致!天同在不足二十年的短短时间中,成为高端疑难复杂的民商事争议解决法律服务领域的翘楚。
参加BF计划时,最吸引眼球的当数天同会议大厅的背景墙,一排排胜诉案例的标牌,彰显的是成绩,也许有那么几分夸耀,但又不折不扣地折射出天同人对极致的孜孜以求、践履以往。
因追求极致,才让“天同十八部”成为众多律师同行心目中的圣经。
因追求极致,才让天同代理的案件屡屡荣登法院指导刊物的榜单。
但专注也并非不知革新、画地为牢。天同走出北京,走向全国,新搭建的“诉讼、仲裁、执行、破产”四位一体的业务领域,脱胎于争议解决,而又不拘泥于诉讼。这是天同在专注争议解决领域的变,也是不变。
从技术到管理
当法律人不满足于技术本身,当法律人想组建一支如臂使指攻坚克难的高能团队,决定这支队伍未来命运的首先是团队领导者的眼光。这种眼光既是视野,更是格局,还有植根于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跨界思维能力。
当越来越多的律师不再就收益多寡锱铢必较,愿意以互利合作拓展市场时,当越来越多的律所不再满足于游摊小贩式的挂靠经营,开始关注律所的品牌、质量与管理时,我们发现,大量的律师事务所其实已经沦为现代商业管理的后知后觉者,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之于律所,有无价值,有无可资借鉴的经验?
BF计划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天同又一次将自己的秘籍共享给同行。曾经辅导天同进行精准定位并提供智力支撑的“智行合”与天同相携来到重庆。作为一家聚焦于律师领域的咨询服务机构,“智行合”的莫琼老师带给大家的律所管理能力的分享,让我犹如醍醐灌顶。这种冲击既有知识层面的,也有观念层面的,更有思维层面的,比如现代企业的考核指标是KPI吗,你是否听闻过OKR?施行OKR在律所或团队是否可行?当我们营销客户时,我们依托的是产品,还是资源?当我们的眼光聚焦于律师群体的个性与差异化时,能否找到律所与律师团队管理的普适规律?
此时才发现,天同的卓而不群正是由于TA融入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核心、以管理为抓手、以技术为驱动,可能才是天同的核心竞争力。
因格局而开放
天同的开放,声名鹊起于北京四合院的天同开放日,来自全国的律界同仁可以在海棠树下、皇城根旁共享天同的庭审技巧、管理心得。随着天同的全国布局,这种开放也被带到了各个分所,每个开放日,都是客户、同行与天同伙伴进行知识与经验共享的盛宴。
但是,每间律所的核心竞争力都会被作为密不示人的法宝,为什么天同会如此无私,难道就没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心与顾虑?
在BF计划中,蒋勇律师对天同使命、愿景的解读与阐释,让我找到了答案。天同的使命是“参与打造更加公平正义的法律生态圈”,天同的愿景是“在争议解决领域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伟大律所”。无需恭维地说,格局方能决定胸怀。虽然,随着天同分享的“大数据检索”“诉讼可视化”逐渐成为律师行业的标配,增强了竞争对手在法庭上与天同PK的能力,削弱了天同在法庭上的优势。但转换一种视角,也许培养强大的对手比打败强大的对手更重要!因为只有越来越多的可比肩的同行,才能真正提升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整体实力。
同时,在开放的背后还有天同的“野心”,与天同伴生的无讼,如影随行般在技术层面给天同提供着支撑。我们可能会说“人工智能”对法律人的挑战还远,大数据检索对IT技术的运用还浅,但是,未来法律服务市场可不可以以技术为纽带,打破传统律所的规模限制,让所有的法律人有可共享的平台?无讼的技术赋能和开放的系统也许就真的会让“无疆界的律所”成为可能。正是基于这种格局和梦想,天同的开放,开启了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一道全新的风景,它带给天同的不仅是同行的称道,更是所有胸怀法治梦想的法律人的共同企望。
【与优秀者同行】
一场头脑风暴,一席观点碰撞,发现自己与天同在团队建设、律所管理以及律师行业的发展前瞻领域竟是如此契合。天同之于我,就如众里寻它千百度的梦中情人,竟施施然来到面前。被点燃的激情,经过理性的洗礼,竟会如此水乳交融!何不趁着自己雄心尚在,去看看更高山峰背后的风景!
其后,又数次参与了天同合伙人的头脑风暴会,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志同与道合。在天同的合伙人中,没有沉默的大多数,没有搭便车者,大家各尽其能、各抒己见,真知灼见频繁点爆,又能在争辩之中形成共识。我们常说,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天同的合伙人队伍,给人的感受却是“一群优秀的人可以升维而行,一群优秀的伙伴可以踏歌以往”!
“道不孤,必有邻”!2020年,我选择了成为天同的一员。在此,欢迎所有的伙伴亲临天同重庆,来到渝中半岛WFC的52楼天同西南总部,相信大家在俯瞰两江汇流雄壮豪迈之际,更能相逢一批为中国法治梦想躬身入局的踏歌行者!
“天同文化”栏目由王真律师主持,我们希望借此传达天同的愿景、理念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