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感恩天同 祝福天同 | 天同故事
发布时间:2022.12.04 19:18 作者:黄伟 来源:天同诉讼圈
 

 

2017年,我加入天同,至今恍然五年,已与天同一起走过了四分之一的旅程。这五年,天同满足了我作为法律人的想象,重塑了我对律师职业的认知。

 

天同是何物

 

2017年,天同开始实施适度规模化战略,在多地设立区域总部,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而当时的我还忙于两点一线工作和生活,对律师行业并无多少了解,也不知天同是何物。

后来,我想转换一下赛道但又不想离开自己熟悉的法律圈,当时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去高校当老师,二就是去律所,各有利弊。机缘巧合,我得知天同正在筹划设立西南总部,实行公司制一体化管理。听介绍,这是一家专注于重大复杂商事诉讼的律所,经常能接触一些大案、难案,在办案之余,还注重诉讼技巧打磨和法律课题研究,在行业中也算独具一格。而我当时恰好也在思考如何将自己十余年的法律专业研究和诉讼工作经验实现转换,在职业发展上争取尽快迈上新的台阶,而这种需求似乎能在天同得到满足。

于是,我决定先互相接触了解。

 

初识天同人

很快就和蒋律师约了见面,地点在猛虎咖啡。蒋律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穿着牛仔裤和格子衬衣,脸上都是笑容。这次面试也以一种很轻松的方式进行,我介绍了自己基本的情况,他问我对律师的理解,更多是在交流中互相感受双方的风格是否契合。后来才知道,蒋律对办公室招聘亲力亲为,在这里与很多小伙伴都面谈过,对伙伴的重视可见一斑。

又过了一段时间,蒋律联系,约时间再到深圳去和其他合伙人见面聊聊。在当时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的临时办公室里,我又与蒋律、陈律、彭律、曾律又作了一些交流。席间,诸位合伙人没有丝毫架子,平等交流,对我所提出的职业疑问和发展困惑,都一一给予耐心解答。两次面试,也没聊什么大的命题,跟我想象中的求职面试也并不一样,但实实在在让我感受到天同人的风格和格局。当时就想,这应该是一个氛围不错、非常重视人的组织。后来自己在天同也组织了多次招聘,始终以这段经历提醒自己,希望将天同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和传递。某日中午,我接到了天同的录取通知。思虑再三,觉得还是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更符合自己个性,而且取法其上或得其中,决定做律师,就要加入一个全国顶尖的平台,希望能与一群最顶尖的人一起走得更远。就这样,我成为了天同重庆初创团队成员。

 

天同人的价值

到岗后,就马不停蹄开始工作,也真正感受到了天同业务的特殊性。第一个案件,检察监督,涉及虚假诉讼及多个关联案件,要从繁杂的材料中抽丝剥茧,组合呈现虚假诉讼的典型特征。第二个案件,再审,要为保险公司推翻保险业务员出具的不实、不利证言。第三个案件,二审,涉及房地产合作开发纠纷中定金条款性质认定,索赔2亿元。第四个案件,再审,是水电站建设影响通航的侵权责任纠纷,加上潜在影响,如无法改判损失难以估量。第五个案件,再审,债权人代位权纠纷,涉及如何认定债务人怠于行使次债权……初接触这些特殊程序的复杂案件,对我而言还是颇有挑战。幸好,天同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通过雨哥和大龙带到了西南。在这种强力支持下,我很快熟悉了办案流程,剩下的就是对案件的专研和精雕细琢。当时,我主要负责案件思路设计和文书制作,与团队配合办案。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每个案件都很难,特别是再审案件,在两审法官、代理人的工作基础上,还要绞尽脑汁想得更广、更深。每个案件都是反复梳理材料,关注每个细节,想到新的思路又不断与客户核实事实和证据,寻找支撑。如此反复。

 

犹记得,保险案中,从投保单中发现投保人联系人的电话竟然与作证的业务员电话一致,进一步确定业务员是投保人法定代表人的亲属,以证人存在利害关系为由否定业务员的关键证言,同时,对连续投保业务中保险公司免责条款释明义务做进一步界定,最终说服了合议庭,未经听证直接裁定提审。通航案中,从历史资料中发现新的线索,设计新的诉讼思路,对原审判决正当性提出挑战,最终在合议庭的主持下撤销了原审不利判决,达成了有利的调解,避免了巨额损失。以前办案时,感觉很多案件都是循着既定的思路展开,律师在其中似乎价值有限。但到了天同,无论是从办案的过程,还是从办案的结果,我能够感受到律师对一个案件的实际影响。可以说,对于一些复杂的案件,有没有丰富的经验,有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会导致不同的判断和细节处理,直接影响案件的走向和结果。而天同的流程和体制,就是保障你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可以投注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专研每个案件,精益求精、“吹毛求疵”。因此,虽然天同的工作强度和难度都很大,但工作内容纯粹,让你能感受到自己专业的价值。这时,若能为客户取得好结果,成就感更是无与伦比。

天同人的幸运

除了专注于诉讼,天同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对理论研究的推崇和参与——积极参与司法研究重大课题、行业协会前沿课题,与南京大学共谋法典评注都是典型事例。

在校时,学习更侧重理论体系的搭建,对某个理论问题偶有深刻认知,也是得益于论文的写作,但总觉得理论与实务有比较明显的脱节,理论研究似乎无法反哺法律实践,难免有空对空之感。在法院,审理的也多是一些常规的类型化的案件,无论是法官还是代理律师,也不需要对理论有多精深的研究,只要有一定的法学积累和敬业的态度,似乎也能把案子办得挺好。

到了天同,才真正感受到理论对办案的指引和重要价值,基本的法律概念和理论基础理不清楚,有些案子就会卡在症结处,无法继续展开论证:债务人与次债务人协商是否仍构成债务人怠于行使债权,债务人对抵销债权提出异议是否仍可实质审查、认定抵销,无效合同关系有无可能发生概括转让,债权转让时主动债权成立时点对抵销的影响,保证债权能否独立信托……案件的争议焦点迫使你不断理清常见法律问题的边界和理论根基,对理论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深刻。也正是通过这些前沿的复杂的案件,天同律师有机会参与法律规则的构建,并将自己的代理积累升华成理论、提炼成规则。我觉得这是天同律师作为法律人的幸运,能在工作中,继续保有对理论的兴趣和追求,还有机会以实践反哺理论,为法律规则优化贡献一些力量。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学者、法官、律师的密切牵连,三者完全可以分工合作,共同推动法律的进步,共同体并非虚言,只是需要更多互相理解和认同。

 

天同人的自觉与传承

五年来,我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断汲取天同所给予的营养,对每个案件都全力以赴。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也适应了律师这个身份,成为了一名地道的天同人。遇案,为客户负责,专业极致;遇人,谦逊有礼,开放分享;遇事,和衷共济,共谋大局。

当然,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天同仍然面临市场的压力;作为一名律师,也难免有如何安生立命的困惑和人力有穷时的感叹。但天同人似乎总有一种执拗,坚守底线、相信专业、奋力上游,总希望能身体力行,做一些难而正确的事。

这种底色和选择从蒋律开始,又不断通过选人用人的制度给予支撑,继续塑造新的天同人。我愿意相信,蒋律受到那么多人关注和感恩,是因为他自觉地作了一些难而正确的事。而他所选择的方向、理念,正是天同人共同的宝贵财富。

我也相信,只要我们仍然走在这条道路上,他就将一直陪伴我们。我们在,他就在。

感恩天同,祝福天同!